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开心网 | 人人网 |
陈宥志是签派员,也是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自述喜欢“单线作战”,却身兼数职;他自述热爱生活,别人却说他经常“没事找事”;他自述喜欢挑战,但别人觉得他性情温和好说话。采访过后,记者想到了一句话“劳动最幸福”,而他说感谢“心流”,他全情投入每一件工作,享受全力付出的幸福时光。
2010年,走出中国民航大学的陈宥志迈进了国航AOC大厅。宽阔的大厅里,100多个工位代表着公司各个部门共同守护着正在世界各地起降的数百架飞机,一面墙大小的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载旗飞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荣誉感油然而生,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珍惜站在国旗旁工作的机会!”
陈宥志虚心向前辈请教,认真学习几百页的《总签派室业务管理手册》,按照手册要求执行每一个动作,签派放行每一个航班。放行的航班从国内航班扩展到国际航班,从较近的亚洲航线延伸到较远的欧美航线,最终到难度最大的国际特殊运行航班,他也从一级签派员升为二级签派员。
然而,职场大概也有“七年之痒”,在入职五六年后,当签派放行工作已经熟稔于心,他却不觉中迷茫了。“每天按照规矩放行航班,工作内容差不多,有时候感觉像一台机器,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陈宥志是幸运的。2016年,陈宥志看到集团正在招募幸福大使——首先进行心理培训,回到工作岗位后将承担起一定的员工心理帮助引导责任。
这次培训成为陈宥志职场的转折点。老师说:“‘心流’是全情投入一件事时的幸福状态。工作不开心是因为没有进入‘心流’:工作太简单会感觉乏味,工作太难会有挫败感,‘踮踮脚’才能完成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陈宥志恍然大悟。
从此,陈宥志开始“没事找事”。一次,领导说有的签派员对局方条款理解不够深刻,陈宥志便毛遂自荐研究起来。他将签派放行的每一个动作从局方条款里找到根据,又为局方条款收集尽可能多的落地场景,将生硬的条款与每位签派员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建立起链接。“我对签派放行的认识,也从具体工作中跳出来,站到一架飞机甚至中国民航的角度来看,这种建立在系统认识基础之上的责任感、荣誉感,较之入职时的那种本能要深刻得多。”今天,陈宥志的《签派员履职条款》已成为每位签派员的入职必修课。
2019年11月,领导发来短信:“总签派室着眼于今后的体系建设,涉及安全研究、业务流程、系统建设、新技术应用、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打算召集一批志愿者,你愿意参加吗?”“愿意!!!”已经体验过“心流”的陈宥志愿意干一切有挑战、有意义的事情。
2020年1月,陈宥志成为安全理论小组组长,没有涨薪更没有升职,纯粹工作之余的志愿投入,但陈宥志乐此不疲。
“国航安全作风好,这是数十年沉淀的宝贵财富。然而,新环境、新技术、新飞机下,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带着这样的初衷,陈宥志带领大家追本溯源,从国际民航文件入手,深挖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中国民航的规章制度,查阅高等院校相关教材;另一方面,理论研究不是终点,小组两周组织一场讨论,围绕理论开展头脑风暴,用工作实例佐证理论,最终形成面向运控中心高级经理、质量检查员的安全理论课堂。
“第一次分享,也不太紧张,但结果不好。”陈宥志的第一课叫《危险源与安全隐患》。“我觉得PPT不是我的,只是照着读了一遍,没有发挥出课堂应有的作用。”
台灯下,陈宥志苦思冥想、认真复盘。重翻课件素材时,他把思绪停留在《航空安全管理手册》里的一句话上:“系统和工作分析……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SHELL、5M模型、流程图以及假设分析法等。”
“签派放行一个航班的各种可能性是怎样的?我们是不是能够画出尽可能明晰的流程图来呢?”
陈宥志带领小组从流程图制作的国家标准学起,细致梳理运行签派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流转路径,制出十几张流程图。“流程图就是工作‘导航图’,我们把‘导航图’从省级细化为市级、县级、乡级,让每条街道都清晰起来。”如果说签派员对照业务手册一步步操作是知其然,那么现在通过流程图掌握全链条工作流程,就是知其所以然,这对于提高签派放行水平、确保民航安全都是大有裨益的。
而随着案例越来越丰富、表达越来越通俗,安全理论课堂收到了越来越多正面反馈,课堂现已开展16期,不少人前来索要课件,高级经理们也会频繁使用安全理论小组分享的原理和方法。
能者多劳,管理工作慢慢多了起来。陈宥志喜欢跟人聊天,用心倾听、真诚了解大家的需求和想法,找到组员发展和公司进步的结合点。有一次聊天时,陈宥志了解到新员工赵子昂大学时曾在校外兼职讲授《运筹学》,便邀他给安全理论小组讲一堂《层次分析法AHP》,赵子昂很乐于分享。后来,赵子昂也加入到安全理论小组,一起为中心发展做志愿工作。“志哥是个非常好沟通的人,跟组员都是有事商量着来,对别人要求很少,但对自己要求很高。”曾经同组的秦海耕充满敬意地说道。
对自己要求高,并不等于“苦行”。陈宥志是运控中心篮球队队长,喜欢流行音乐,每周运动三次,只要有空便与爱人游逛在历史深厚的美丽大北京。他享受着工作中成长的快乐,也享受着生活中岁月的静好。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阳光、睿智和力量,也为他们的美好生活而高兴。
(文:赵学美 图:秦海耕 陈宥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