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中航新闻

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 让生产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2-01-17  / 来源: 《中国航空》

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  让生产提质增效

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  让生产提质增效

2017年5月,国航湖北分公司结合现有资源和生产运行特点,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2018年12月,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工作室、“鹰眼”创新工作室入选中航集团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录。三年来,飞行技术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创新工作室”)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研发,确保飞行技术稳步推进,相关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见效。


为高质量创新提供源源动力

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国航湖北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聚集资源优化配置、多部门协同作战、强化内外联动研发,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为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创新研发 制度保障

为规范分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推进创新工作有序开展,分公司成立了创新管理办公室,总体统筹、梳理整合内部相关资源,通过优化流程、建立机制,以确保创新工作资源充足,并相继下发了《关于明确湖北分公司审计、创新管理工作职责的通知》《分公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

在相关配套机制保障下,通过加大授权、简化流程、设计风险防范管控模式,最大限度保障每个研发项目高效运行、合法合规。同时,注重发挥员工主体作用,积极倡导干部员工发挥首创精神,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分公司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基层员工创新动能,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深化校企合作研发等方式,增强项目组人员研发经验。同时,完善创新项目人才配套和激励机制,加大项目投入,全方位做好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谋划创新工作室服务保障、管理支持、党建领导,发挥多板块创新实验室协同效能,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

数据分析 保障生产

在信息时代,为了充分利用数据的作用,推动职业化队伍建设、保障生产运行、促进分公司降本增效,2021年创新工作室着力开启“QAR数据可视化分析及应用研究”项目。

根据民航局要求,在中国境内注册并营运的运输飞机都应安装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或等效设备,以记录飞机滑行、起飞、巡航、着陆阶段中2000多个传感器产生的飞行数据。QAR最高采集频率是1/16秒,一架飞机一年产生将近1亿条数据。飞行数据分析专员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些庞大的数据中发现与飞行员飞行品质相关的参数,通过算法和模型形成相关的“智能诊断报告”,准确率达到90%以上。创新工作室将抽象化的飞行习惯和具象化的飞行数据结合分析,从而使数据报告更精确更有针对性。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形成更直观的飞行员个人技术画像,飞行教员据此可以对飞行员进行案例复盘和个性化培训,更有利于飞行人才的培养。

飞行数据除了用于飞行员培训,还有助于排除潜在隐患。飞机在飞行中如果遇到了机械异常,技术人员可通过读取飞行数据并进行分析,迅速查找原因,排除隐患。2019年,分公司品质管理科室通过对应航段QAR飞行数据分析,发现某机型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发生增压异常,比如说执行高原航线。他们立即给飞机制造商发送邮件,在沟通中试图解决这一隐患并发布了相关论文。2021年4月,分公司技术团队获得民航局集体三等功表彰。

除了排除故障,飞行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航空公司节省燃油成本。传统方式下,航司会采用固定业载加油。这种方式与实际业载偏差过大,会产生航油消耗,因此通过预估旅客人数、行李重量、货物重量等,减少与实际业载偏差,是减少“油耗油”最有效又直接的手段。创新工作室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计算预估业载来帮助业务决定飞行时带多少油合适。分析系统上线后,为国航湖北分公司节约了不少燃油成本。

多点开花 成果显著

其实,“QAR数据可视化分析及应用研究”只是众多创新项目中的一个,还有三个创新项目同样成果显著。

“使用FMS辅助的传统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应用”是创新工作室首个项目,2018年8月立项,2019年6月完成结题通过评审。该项目基于空客A320机型已获局方批准的传统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借助星基导航,将传统仪表程序与PBN程序编码结合,将相关传统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的轨迹,编码到导航数据库中,实现使用FMS辅助的传统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的运行。该项目一经推广应用后将极大提高国际及国内地形复杂机场、一般高原机场的起飞一发失效后的航迹控制、降低机组紧急情况下的工作负荷,实现更高的安全运行水平。

“空保人员器械包出入库项目一期、二期”将RFID与航空相关业务进行融合,通过对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管理软件模块的开发,实现对空保人员器械包内装具的自动检测,节约了空保人员检查器械包所需时间与精力,并提升器械包出入库效率、增强装备核检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人员接触,减轻工作负荷。2020年1月项目一期立项研发,2021年8月二期正式启用。项目二期主要在新增人脸识别功能、软件功能升级(接入航班排班的自动匹配功能,能够实时更新航班变化,并追踪人员调整情况)、外包装重新定制,提高器械识别效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极大满足了现阶段分公司航班生产运行需要。

“飞行电子任务书应用”通过为飞行机组提供电子任务书APP移动应用,解决目前纸质任务书存在的数据录入不准确、录入格式不标准、信息流转缓慢等问题,实现飞行任务书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录入、线上流转、自动校验,优化数据采集的“第一公里”,提升公司运行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派遣飞行员技术资质的快速更新。在航班出现大面积延误时,更加实时地、动态地监控飞机及机组的状态,为运控提供数据支持,合理安排运力;通过诸多便捷化的功能设计,帮助飞行员节省了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保证他们更专注于飞行操纵,确保飞行安全;飞行业务数据的多源整合与统一管理,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并为未来扩展更多业务场景打好基础。2020年5月,飞行电子任务书应用纳入到国航2020年度数字化转型创新实验室项目。在公司规划发展部和总部职能部门及兄弟分公司大力支持和协同保障下,2021年7月,飞行电子任务书应用通过各方专家验收,并在分公司全面推广运用。(文/徐志祥 方滢  图/宫庆海)


创新者说

我是飞行员里代码写得好的,“码农”里会“飞”的。

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  让生产提质增效

路笑宇: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部二中队中队长

分公司飞行部二中队中队长路笑宇,是最早一批来到工作室参与创新工作的元老。多年的飞行经验外加平时就喜欢鼓捣程序代码的他,经过与团队讨论,决定将“使用FMS辅助的传统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应用”定为工作室的首个项目。

在介绍研发项目的时候,路笑宇仿佛一个标准的工科男,项目研发的初衷、原理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夹杂着各种专业术语如数家珍。2018年底,参加集团创新项目评审的过程让他记忆深刻,“由于每支参审团队都派出了自己的骨干人员,我感到压力山大。在评审的前一天晚上,我和“鹰眼”创新工作室的同事在房间里进行演讲彩排,从磕磕巴巴到表述流利,一直练到深夜。”第二天,路笑宇自信满满地走上台,最终项目通过了评审。

在研发飞行电子任务书前,他和团队成员前往调度室仓库调研。历年堆积如山的纸质飞行任务书让他震惊。事后,团队进行头脑风暴:“为什么我们不能将任务书电子化呢?”

电子任务书研发成功后,能否被国内各机场认可,成了工作室的头等大事。当分公司副总经理陈东程在创新工作室群里发出了在成都双流机场“通关”成功的消息后,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随后,机队飞行员纷纷发来在某某机场‘通关’成功的消息,瞬间大家觉得之前的努力值了。”

路笑宇是一个资深“极客”,他自己申请服务器,利用开源代码搭建了小型管理系统。“下一步,我打算把这个设想整合进分公司大框架,开发一套可视化管理系统。”路笑宇说,接下来他和团队会研发更多助力公司生产的项目,让自己极客的人设更饱满。

“斜杠青年”的关键词

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  让生产提质增效

严福斌:国航湖北分公司航空安全管理部飞行品质管理副经理

作为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严福斌将创新工作笑称为“不务正业”。他说,真正的功劳属于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

对于自己的创新工作,严福斌用了几个关键词形容,首先是“多”。为了更好地把握项目总体技术框架,他开始学习编程的基础知识。Python、Kapro、Engagement测量点、区块链等方面的书籍被他一摞一摞抱回家。“老婆经常嘲笑我这两年看的书比前20年总共看的都多,以前就没这么认真过。”另一个是笔记多。2020年初,在家隔离的严福斌通过线上会议与工作室成员头脑风暴。最多的一次,一周开了10次会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会将会议中的要点一一记录。”

除了“多”,另一个关键词是“挖人”。严福斌对冯小刚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记忆犹新:“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在人力资源部的帮助下,我们查阅到相关人员特长,并根据他们所学专业、爱好进行分类,然后有的放矢去‘挖’。”掌握了这些“情报”,严福斌就等于建立了一个“人才库”。缺什么样的人才,他就根据名单去“挖”。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抵触,总觉得这不是一个“正经事”。严福斌就会向他解释创新的重要性,以及要解决公司的什么痛点。事儿说明白了,大家也就理解了,人自然也就来了。

谈到2022年,严福斌说,除了继续创新工作以及保障飞行安全之外,希望能多抽出时间陪陪家人。另外,他还希望能把自己荒废了的长跑爱好重拾起来。“以前我跑个‘半马’完全没问题,从事创新工作这两年,已经把长跑抛到了一边,再不恢复,我估计连3000米都悬了。”

我是创新者更是受益者

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  让生产提质增效

韩吉宁: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部二中队机长

2020年,韩吉宁被征召进创新工作室,他说:“我不仅是创新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在创新工作室,韩吉宁负责“空保人员器械包出入库”项目。所谓“空保人员器械包出入库”,就是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对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管理软件模块的开发,实现对空保人员器械包内装具的自动检测,从而节约检查器械包所需时间并提高准确性。软件的问题,可以交由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而器械包的外包装设计,只能由工作室自己负责。“我们不是飞行员就是安全员,从没干过设计的活。”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先从了解需求入手。“我们走访了大量安全员,将他们的需求汇总,然后尝试上手设计。”结果发现,远没有预想的简单:器械包在飞行箱里占用多大的空间;每件器械如何摆放才能既牢固又安全,并且取用顺手;软硬器械如何摆放才能有效利用空间;外包装采用什么材料和外形,才能实现防水防压。“哪怕一个提手的设计,我们都多次讨论。为了让供应商理解我们的想法,我甚至找家人缝了一个样品做展示。”

据安全员反馈,器械包投入使用后不但节省了飞行箱的空间,而且拿取顺手方便。这一刻,韩吉宁特别有成就感。韩吉宁说,未来希望可以实现器械包存放无人管理。即安全员在执行任务前后,通过面部识别的方式将器械包从保存柜中取出或存入。

韩吉宁反复强调自己也是创新的受益者。作为飞行员,在执行任务前取得飞行任务书,是一项必备的工作。之前的任务书为纸质打印版,如果航班临时更改,飞行员就要返回公司重新打印新的任务书,相当麻烦。现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当韩吉宁手持电子任务书通过安检,身边的友航飞行员都会忍不住上来询问:“为什么你的任务书是电子的?我们什么时候也可以用上?”

每到这个时候,韩吉宁都感到身上动力值加满。“未来,我们工作室将会更多地关注生产中的痛点进行创新改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逼迫自己快速成长

国航湖北分公司:飞行技术创新  让生产提质增效

邹红:国航湖北分公司航空安全管理部适航安全监察专员

2019年1月,国航湖北分公司航空安全管理部适航安全监察专员邹红进入飞行技术创新工作室接手“QAR数据分析”工作。在没有前辈带学的情况下,“零基础”的她只能自己一点点“啃”下这块“硬骨头”。“作为分公司飞行品质管理和创新工作的重要数据支撑,我非常明白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看了很多书,‘厚着脸皮’问了很多人,逼迫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创新团队不仅激发了邹红新的工作热情,还为她提供了许多“专业老师”,他们将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告诉她,一点一点带她“入门”。针对飞行理论的弱项,团队负责人为了让她更好地理解“飞行中油门杆的位置”,专门借助可以上机的机会抽空录学习视频给她“演示”,“差不多花了近半年夜以继日的学习,我终于掌握了这项工作”。

2021年7月,邹红牵头主导完成了“QAR数据可视化分析及应用研究”。“这是分公司自主突破的首个创新项目,它全部由我们团队原创完成,没有借助任何第三方平台”,邹红说:“创新团队有很多大神存在,他们既懂飞行又懂编程,我们可以做出除了满足局方、集团要求的‘规定动作’之外,更适合湖北分公司机队的QAR监控模板。”如今项目临近结题,“QAR可视化”带给飞行副驾驶培养、飞行品质监控、飞行机长教员教学很大的助力,对于分公司飞行人才的培养和飞行员的个人成长都大有裨益。

谈及创新工作室未来的工作计划,邹红笑着说:“最大的变化是原先我们每年年初要围绕分公司的痛点,思考研究本年度的课题,但现在,很多部门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向我们寻求技术支援,这说明我们的创新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文/杨剑 方滢  图/宫庆海)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