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一线风采

保障冬奥 圆满转场 | 平凡岗位的感人瞬间(二)

发布时间:2022-03-07  / 来源: 《中国航空》

 

打赢一场硬仗,需要科学部署、精准调度,更需要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在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各个岗位的中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首都机场T3航站楼保障


护送冬奥旅客行李安全回家的“突击队”

保障冬奥 圆满转场 | 平凡岗位的感人瞬间(二)

坐标:首都机场T3冬奥保障专区

时间:2月20日—24日

在国航地面服务部全球行李服务中心,有一支139人的“突击队”。2月20日-24日,在首都机场冬奥航班集中出港保障高峰期间,他们昼夜奋战,护送冬奥旅客行李安全“归家”。

哪里需要人,就会有人冲到哪里

2月20日冬奥闭幕后,国航冬奥出港航班保障拉开了序幕。随后的两天中,“突击队”工作连轴转。北京初春的夜晚仍然十分寒冷,参与保障的李博宇、张春海双手生出了冻疮,同时也因为长时间在双层医用橡胶手套里的捂闷而长出了疹子。冻疮和疹子,长在同一双手上,这是“突击队”高强度工作留下的痕迹,但李博宇和张春海这样说:“除了正常生产流程的保障,我们还要同时完成OAP、预值机等行李的处置工作,行李量非常大。在长时间高强度的保障中,我们‘突击队’团结一心,无条件服从安排,哪里需要人,就会有人冲到哪里,所有人全力付出,就为了能高效完成冬奥出港航班保障。”

“敏锐”的双眼 “温柔”的双手

“突击队”对待行李十分“敏锐”,有位旅客反映他的护照放在了托运行李中,没有护照无法成行,希望尽快帮忙寻找。在无法获知行李号的情况下,保障人员薛茗予带领着大家仅凭一张行李的照片就在300余件行李中快速找到,并及时交至旅客手上,旅客得以顺利成行。

“突击队”对待行李十分“温柔”。行李服务主管程博岩说:“运动员的超规行李中有许多运动器材是超长的异形行李,为了避免拖拽磕碰,我们在搬运、装卸过程中,小心翼翼地抱着、护着。运动器材都是运动员们的‘亲密伙伴’,我们在全力保障运动员安全回家的同时,也同样全力保障他们的‘亲密伙伴’一起安全回家。”

从冬奥到冬残奥

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C楼到E楼,行李经过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突击队”忙碌的身影。虽然时间有限、航班密度高、行李量巨大,但“突击队”互相支援、互相保障,最终圆满完成了冬奥出港高峰时期的行李保障任务,交出了堪称完美的答卷。

现在,冬奥出港航班保障已经结束,部分“突击队”成员又投入了冬残奥进港保障的新任务中。他们将继续书写属于国航行李人的奥运故事,以最好的状态助力冬残奥运输保障。(文/侯云洁  图/鲍笛)


“3+2”,为冬奥奉献不一young的青春力量!

坐标:首都机场T3冬奥保障专区

时间:2月7日—至今

“3+2”组合,是国航地面服务部外航服务中心“青年管理团队”在冬奥保障中的昵称,也是对团队中3名“巾帼”+2名“须眉”的最大认可。

初出茅庐的“小夜猫子”

国航T3外航代理服务人员李彦婷,由于负责的航司进出港航班大多是在夜里,所以被亲切地称为“小夜猫子”。2月21日1时30分,李彦婷和组员在完成工作后,发现另一组国航代理航司同事一筹莫展。经过了解,原来21日上午起飞的一架国航代理航司航班抵达时间未定,并有大量预送达行李未到达机场,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大量行李抵达需要快速接收的情况。李彦婷和组员毫不犹豫,立即加入到此航班的工作任务中。1小时过去了,行李仍未运达,李彦婷“主动出击”,前往物流装卸行李区寻找。发现该航班的行李刚刚卸货后,李彦婷马上组织同事帮忙协助运输,同时自己拿着行李单仔细清点。因为冬奥行李中有大量雪具,需要走专用的超规行李通道,李彦婷便带领同事对超规行李逐一称重,再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行李车上,推送到指定区域过检。

将近4个小时后,预接收行李工作终于完成,而李彦婷的护目镜上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信息处理器”数据少女

在冬奥出港航班保障中,如何在与国航代理航司保持密切沟通的同时,合理安排组员兼顾各条航线组的保障工作,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最大化,是闫婉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停传输过来新的数据,让我电脑里排班表的标注数字以闪电般的速度更新。”闫婉笑着说。由于国航代理航司的冬奥出港航班计划变化多且快,闫婉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处理、复核各项更新的数据,确保准确无误,因此她的酒店房间经常是整夜灯火通明。

随着冬奥出港保障高峰的结束,闫婉的室友王妍和她打趣:“这一周了,我终于能跟你说上一句话了。”闫婉笑着说:“一个星期了,我终于见到太阳了,冬奥出港航班保障,我们胜利完成了!”

航站楼里圆梦奥运的“女运动员”

“2时起床沟通生产信息并联系酒店班车,4时30分乘车前往T3航站楼,6时开放柜台,开启持续13个小时的冬奥出港保障工作”——这是刘捷2月21日工作的“日程表”。

对曾经在体校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刘捷来说,这次冬奥保障工作不仅仅是一次保障任务,更是一次“圆梦之旅”。21日的保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突发情况不断,但是刘捷把这当成了一次挑战,跟突发情况竞技的“比赛”。她带领团队群策群力,将突发问题一一化解,按计划圆满完成了3个国航代理航司、4架次冬奥出港航班、680人次、2432件行李的运输保障工作。

在脱下穿了近13个小时的防护服时,刘捷虽然疲惫,但依然兴奋,因为她和她的同事赢得了一场艰辛而又光荣的“比赛”。

全能“冲锋战士”

“没事,我不累!”这是每当同事劝张莹去休息时,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月20日12时,张莹和同事在为次日4班国航代理航司的冬奥出港航班做行李预接收工作。突然,他发现原定于23时到达的近900件预接收行李比预计抵达时间晚了4小时。面对数量大、体积大、重量大的“三大”行李,张莹体内的“小宇宙”瞬间爆发。他在运送行李的路上来回奔波,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21日凌晨5时,刚忙完预接收行李的他出现在了柜台前。值机结束后,他又匆忙跟同事们前往登机口。

忙完最后一班国航代理航司航班,同事发现他已经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此时,这位始终冲锋在前的“战士”已经27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事无巨细的“24小时管家”

“请大家排队上车了”“请大家在做核酸时注意保持距离”“物资够不够,要不要补充什么?”这些话张子超每天都要说上好几遍。张子超主要负责保障团队的生活、物资以及生产支持等工作,被同事称为“24小时管家”。

生活上,他每天按时将餐食送到同事手中,确保大家以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冬奥保障任务中。同时,协助后勤保障中心做好防疫物资配送,及时为过生日的同事送上生日蛋糕,让同事在辛苦工作之余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在防疫方面,他定时定点组织保障一线员工安全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并且每天都会到T3航站楼,提醒大家按规范穿戴防护服,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张子超说:“23天的保障工作,虽然很忙,但是能够服务冬奥,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我会守护好后方阵地,为奋战在冬奥保障一线的‘战友’做好后勤服务,为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韩丹宁 王赵与 张又化 李庚)


我用镜头记录他们“疫”起拼搏的模样

保障冬奥 圆满转场 | 平凡岗位的感人瞬间(二)

坐标:首都机场T3冬奥保障专区

时间:2月19日-23日

2月17日,我接到任务,国航地面服务部党群办公室派我于次日进驻首都机场冬奥保障专区加入“战时”党支部并进行拍摄,用镜头记录地服人的冬奥故事。我立即着手准备拍摄需要的器材,为即将到来的5天记录工作进行准备。

“疫”个紧急保障任务

接到任务后,距离进入保障专区工作只剩下不到24小时的准备时间,地服培训管理室培训经理张国丽对我进行了1个小时的紧急培训,教我七步洗手法以及穿脱防护服的要求,并特意叮嘱:为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穿脱防护服的顺序一定不能错。此外,我还学习了怎么使用保鲜膜整体缠绕密封单反相机。由于镜头不能被保鲜膜覆盖,需要使用一次性UV镜保护镜头,但单位没有库存,几经查找终于在17日晚上找到一家答应能将UV镜于次日早上9时前送到的网店,拍照设备得以顺利解决。

2月18日下午,我抵达隔离酒店,宿舍管理员向我讲解了隔离住宿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防疫要求。之后,我向先前进驻的地服副总经理时增新咨询航班安排和现场工作情况,对每天的拍摄时间和拍摄计划有了初步的规划。

2月19日4时,我和保障人员抵达T3航站楼的冬奥保障专区,5天的拍摄任务即将开始。

“疫”次全身如洗的经历

在穿防护服的区域,原本熟悉的面孔被严密包裹后已认不出是谁,大家互相帮忙在防护服后面写上名字。此时的我,感觉“与世隔绝”,外面的声音变小了,心跳声也仿佛能听到,口罩和护目镜紧紧勒住的不适感被逐渐放大,走了几圈后我已经浑身是汗,呼吸开始憋闷。但看到周围保持镇定、飞快为旅客办理手续的同事们后,我尝试将注意力放在寻找更好的角度,将保障人员的辛苦和热情服务记录下来。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地服部这些白衣“战士们”的默默付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值得被尊敬的人。

19日7时30分,我回到酒店处理照片和视频。穿了近3个小时的防护服,我已经浑身湿透,在脱下全身防护用品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次体验,让我对接下来的拍摄任务有了新的认识,于是针对即将到来的保障高峰又重新设计了拍摄路线和拍摄内容。

20日23时,我再次进入冬奥值机保障专区,迎接首日出港高峰。此时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已全部用于冬奥航班保障,四层大厅大量值机前移的行李整齐码放,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信息核对。

21日2时,国航在T3航站楼的F区和H区,大量的运动员旅客涌向柜台。保障人员分工明确,快速高效地为旅客办理值机托运手续,引导旅客前往超规行李柜台托运雪具等大件行李,并为旅客换算成所属国家(地区)的货币方便他们计算费用。4时,办理手续的出港旅客数量达到顶峰,保障人员加快速度,仅用不到2个小时,就为早航班的旅客办理完了值机手续。很多冬奥旅客纷纷和保障人员拥抱、合影留念,送上祝福和感谢。

此时,我的防护服已经变成了贴身“蒸笼”,脚步越发沉重,还伴着头晕、心跳加快甚至想要呕吐的感觉。保障结束,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后,大家的脸上密布着蜘蛛网一样的红色勒痕,汗珠顺着头发滴落,喝一口矿泉水仿佛如食甘饴。看看周围的“战友”,他们脸上深深浅浅的勒痕仿佛就是沉甸甸的勋章。

“疫”次寒风刺骨的冰火体验

20日凌晨和23日一早,我前往机坪分别拍摄了行李运输和HCC现场枢纽指挥保障情况。当时正值北京大幅降温,毫无遮挡的机坪寒风刺骨,虽然防护服里穿着毛衣和羽绒服,脚底、前胸和后背都贴了“暖宝”,但大家依然抵挡不住机坪上的大风。

我和负责行李搬运的同事一同乘车,从T3航站楼的南通道进入机坪,分别前往T3E楼的行李分拣大厅、T3D楼405机位集中分拣区、机下行李装机现场拍摄。为避免与国内航班托运行李接触,所有冬奥航班的托运行李均以人工搬运形式分拣、装箱至对应航班。凌晨的机坪空旷安静,呼呼的大风扑面而来,同事们身披夜色快速地分拣、搬运、码放。因为防疫要求,即使冬天在机坪工作,他们也只能戴两层一次性医用手套,不能戴厚的棉手套。同样着装的我在机坪拍摄1个小时以后,手已被冻僵,2个小时后,手开始像被针扎一样的疼。而此时,负责行李搬运的同事还在咬牙坚持,他们仿佛感受不到厚重的防护服和越来越麻木的手指脚趾,只为确保航班的准点运行而快速搬运。保障高峰期间,行李搬运的同事轮换在休息室浅眠,凑合喝口热水吃点东西后,继续投入到保障现场。

在机坪保障期间,因为连续高强度运动,我后背开始发热冒汗,但四肢和手脚依然被冻得僵直,稍事休息,冷风就立刻穿过防护服,汗水瞬间变得冰冷,整个人在“冰与火”之间变换,直至拍摄结束回到酒店,我还没有从被冻得发麻的状态中缓过来,脖子好似被一团寒气包围。

5天的拍摄经历充实又难忘,那一张张被勒出伤痕的脸,一身身被汗水湿透的衣服,还有一件件贴有“国航地面服务部先锋队”字样的防护服,都讲述着国航地服人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的精气神儿。我也将继续通过相机记录国航地服人的冬奥故事,为冬奥运输保障贡献力量。——国航地面服务部 林滨


货运保障


国货航人的冬奥情缘

坐标:首都机场T3E机坪

时间:1月1日——至今

北京冬残奥的大幕已经拉开,从1月1日截至目前,国货航共保障了冬奥航班416班,顺利完成了冬奥运输保障任务。国货航人也与冬奥结下了别样情缘。

虽然累但欣慰

在出港装机保障现场,当听到公司征集管理人员参加冬奥航班保障工作时,T3E站坪分队长苏维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他带领一支30人的小团队参与冬奥航班保障,平均一天要保障四五个航班。每天5时30分起床保障第一波飞机,10时回到宿舍吃口饭喝口水,13时继续保障航班,一直到16时回到宿舍做核酸、吃饭,22时再去工作到次日1时,回来之后休息到5时30分再起床继续。苏维说:“很多人觉得我们没生活、很辛苦。北京现在乍暖还寒,每次保障完航班,防护服里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湿,但是,我看到脱下防护服的同事,脸上满是开心的表情,再想到已经完成保障的航班,正载着冬奥旅客飞向目的地,就觉得很欣慰。”

工作用心用脑

苏维印象最深的,是2月21日当天的冬奥离港高峰。1个小时内有7个冬奥航班起飞。苏维分管4组人,每个航班需要1组人装行李30-35分钟。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站坪保障室装卸主管王珣与苏维早早做好了安排。王珣提前半天就将航班计划和最新配货信息提供给苏维,苏维选出几个航班请王珣协调将装机时间提前,同时安排组员提前将货物按航班顺序排好。为了保证重要信息没有遗漏,王珣联络了保障区外的其他分队长作为信息中枢。最终,高峰期的7个冬奥出港航班全部顺利按时完成装载任务。

保障外的故事

北京货站国内货运室文件操作员薛奕多在观看冬奥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后说:“运动员们看似轻松,事实上身体负担却很大,不论他们名次如何,能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就值得尊敬。”让薛奕多有更深感触的,是那些奥运志愿者,他们用热情的态度为冬奥选手和观众带来难忘的感受。这让薛奕多想起了自己的日常工作:“我也是防疫一线的服务者,每一架飞机的顺利起降,每一票货物的精准送达,都离不开我们各个岗位的共同努力,机场就是我们的赛场,我也要在自己的赛场上,孜孜不倦、力争第一。”在平凡的工作中看到价值,这是冬奥带给薛奕多的收获。

持续两年的疫情为货运生产带来诸多困难,春节、春运、冬奥会叠加带给国货航的保障工作压力不言而喻,但国货航人顶住了各种压力,为集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姚晓青)


信息保障


36小时保障临时转场顺利

保障冬奥 圆满转场 | 平凡岗位的感人瞬间(二)

坐标:国航信息管理部、首都机场T2航站楼

时间:2月18日—23日

“老同志,您怎么又来了?”“您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一声声来自国航地面服务部同事的问候,让国航信息管理部应用开发中心经理蔡志感受到大家对他工作的认可。从2月18日接到国航临时转场的紧急通知,到20日国航柜台开放办理首班航班,蔡志和他的团队在36小时内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了临时转场任务。

2月18日16时,接到临时转场紧急通知

2月18日16时,信管部接到集团关于国航T3航站楼全部进出港航班转至T2航站楼运行的紧急通知后,信管部应用开发中心立刻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保障动员会,对本次转场工作所涉及的系统进行了讨论,并明确了各相关系统需要保障的业务能力。PSS产品线对分管的订座系统、离港系统、国航个性化离港系统前端系统(CAPSS+)和便捷旅行相关系统(CUSS自助值机、行李交运、自助行程单等)进行业务需求梳理,快速制定支持T2转场分管业务检查单;配合应用开发中心完成此次应急保障流程的制定;紧急协调订座、离港系统服务提供商中国航信,为国航T2转场开通奥运重保期间的紧急变更绿色通道,完成业务配置变更,并指派专人全程做好国航应急支持及技术保障。

蔡志在明确了T2航站楼新开柜台等需求后,立即安排工程师于第二天赴现场进行CAPSS+离港前端应用的部署及调试。

2月19日9时,紧急落实新增业务需求

19日9时,信管部根据公司实际操作工作安排,与地服部沟通确认业务新需求;紧急协调中航信落实“部分柜台开通OG功能”, 确保有足够柜台服务特殊旅客。

蔡志时刻关注航信订座、离港主机系统中航班信息的更新情况,保障航班计划调整后能够及时发布至订座、离港系统中,并在第一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2月19日14时,全力以赴力保工作完备

在确认其余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后,蔡志立刻赶往T2航站楼现场落实CAPSS+离港前端应用部署及验证工作。

在新增的F01-F10柜台上,蔡志逐个柜台验证CAPSS+应用运行正常,确保能够顺利打印登机牌与行李条。对于工作异常的设备,他组织工程师现场调试或更换,直到确认设备工作正常后才进行下一个柜台设备的测试工作。最终,在20时前,他完成了全部值机柜台的CAPSS+应用验证工作,为第二天的实际生产航班保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月20日3时,准备万全保障转场

2月20日,蔡志凌晨3时30分到达T2航站楼,在地服开柜台前对全部值机柜台上的CAPSS+应用可用性进行了二次确认。

蔡志今年即将退休,他经历过各项转场及重要保障工作,这次,他再一次带领年轻团队,全身心攻坚,确保各信息系统运行正常,为公司业务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6时35分,随着CA1353航班顺利起飞,此次冬奥临时转场保障圆满完成。10时,早高峰结束,客流量逐渐减少,系统运行平稳,蔡志才安心离开了T2航站楼现场。

23日14时30分,接到公司通知:国航部分航班将于2月25日零时转回至T3航站楼,重回一场两区运营。25日3时30分,蔡志和团队再次出发,前往T3航站楼现场进行保障……(李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