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中航新闻

真情流露2021

发布时间:2021-12-27  / 来源: 《中国航空》

 

在一年的工作中,总有一些话语轻轻敲击着小编的心房,在此将这些真情表达与大家分享。


感恩国家  默默奉献

真情流露2021

那宝恩  光荣在党50年,民航一级飞行员

“我一个放猪出身的孩子,没有党不会有我的今天,是部队教我文化,提高我的觉悟,培养我成为飞行员飞上蓝天,是民航培养我飞出国门、飞向世界,获得一级飞行员的殊荣。我对我们的党感恩,对祖国感恩,对人民感恩。”

《中国航空》7月12日

背景链接:

2021年,《中国航空》报策划了“永远跟党走 启航新征程”——中美开航专题,那宝恩老人作为中国民航成立初期的开拓者,他和老一辈民航人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承担起飞出去的重任。在1981年1月7日开通的中美航班上,他作为首航机组成员,完成了中美定期航班开航任务,搭建起了中国通向世界的空中桥梁。40年后,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本报记者专访了他。

小编说:

那是一个夏日的上午,我到了86岁那老家中。老人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思维敏捷、头脑清楚,对重要事件的日期信手拈来。

那宝恩1935年出生在东北,家境贫寒的他从未受到正规教育,16岁当兵入伍前,大字不识两个。老人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深刻,“都是痛苦。”当聊到老人后来走上飞行员的道路时,老人百感交集发自肺腑地说:“我一个放猪出身的孩子,没有党不会有我的今天,是部队教我文化,提高我的觉悟,培养我成为飞行员飞上蓝天,是民航培养我飞出国门、飞向世界,获得一级飞行员的殊荣。我对我们的党感恩,对祖国感恩,对人民感恩。”老人说得很动情,泪光闪闪。我也被老人真挚的感情、对党和人民发自内心的感恩深深打动。

那宝恩认为,认真工作就是在回报党的恩情,他对飞行有着始终如一的热爱和投入,“即使驾驶飞机几十年,每次我一上飞机还是会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我永远按规章,一丝不苟操作,准备时不看与飞行无关的书,飞行中不说飞行无关的问题,目的都是为了集中精力保证正常飞行。安全是最大的为人民服务,最好的为人民服务。”

七一前夕,那宝恩作为光荣在党50年代表参加了中航集团“永远跟党走 启航新征程”迎庆建党百年主题党日活动。

再次回访他,那老依然感慨,他说看了好多遍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句句讲到我的心坎里。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从红船到井冈山、从遵义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一路走来,涉深水、过暗礁、闯险滩、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共产党解放了我的家乡,让我做了国家主人;是党给我安上一双征战蓝天的翅膀,把我这个贫困少年培养成为国家一级飞行员,飞向世界。我能获得光荣在党50周年勋章,感到非常自豪。”

真情流露2021

张雪松  国航加德满都营业部

“即便在那里生活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援藏干部)每月还总有几天不舒服。睡不着时吃上一颗安眠药,但大家都不讲的。”

《中国航空》8月2日

背景链接:

建党百年之际,梳理党领导下的国航发展历史时,高高原飞行是国航人跨越的一座高峰。曾驻藏多年的张雪松,成为专题采访中的核心人物。

小编说:

张雪松讲了很多国航和西藏的故事,比如,阿里开航时老大爷饱含热泪亲吻跑道,上世纪80年代的拉萨大葱五块钱一斤,高高原飞行的各种难题……但是,年度盘点时,我首先想起的还是上面这句,这是因为援藏干部的辛苦出乎我的意料,更是因为偷偷吃药和“大家都不讲”,道出了无数兢兢业业、默默付出中航人的真实状态,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个人得失,是最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人。

真情流露2021

薛智骅   国航飞行总队

“期待我们父女同为飞行员的那一天”

《中国航空》7月1日

背景链接:

2020年6月28日,国航首架ARJ21-700飞机入列,7月10日开始执行航班任务。此前,一批批飞行员经过转机型培训,陆续成为国产客机驾驶员。年底,本报记者再次采访了他。

薛智骅说:

我飞ARJ21-700机型已经近一年了,真是越飞越喜欢,越飞越想飞。我们的国产飞机在设计上充满了细节和巧思,SOP(标准操作程序)也在实际飞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疫情防控中,到上海进行ARJ21-700模拟机训练的机会对学员来说尤为珍贵。出发前,教员们就与学员们沟通、了解薄弱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以保证训练质量。为了保障生产,教员们去一次会带很多组,每天都要训练不同需求的几批学员,经常是训练8小时,加上讲评时间达到10个小时。一天教学下来,基本上嗓子都是哑的,然后睡一觉第二天继续,连续干几天再回北京进行航班生产。为了保证训练质量和满足学员的需求,所有ARJ大队教员都在努力奋斗、默默付出,我是其中一员,每天都被拼搏奋进的同事们所感动、温暖。

之前接受采访时,我说想要趁着暑假带爱人和孩子乘坐国产客机ARJ21-700。很可惜,我失约了。一是因为今年生产任务需要,还有是疫情原因,我没有离开过北京。希望疫情早早结束,我能陪着家人和国产客机一起翱翔蓝天。我家老大现在学习很努力,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长大了要和我一样做个国产飞机的飞行员,老二还小,天天也嚷嚷着要当飞行员。期待着他们都能梦想成真,有朝一日我们父女三人一起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携手抗疫 众志成城

真情流露2021

吴桐  国航米兰营业部

“妈妈妈妈!爸爸要回家喽!”

《中国航空》9月27日

背景链接:

中秋节当天,编辑部策划了“在岗的国航人”专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航米兰营业部总经理吴桐。

小编说:

当时采访时聊到吴桐五岁的女儿,吴桐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天,我开车去机场参加航班保障,大概国内晚上八点多,习惯性地拨通了爱人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女儿。‘爸爸,您要去哪儿啊?’‘我要去机场呀!’我随口说道。女儿扭头蹬蹬蹬地跑了,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爸爸要回家喽!爸爸要回家喽!’我这才反应过来,对她来说,去机场就是坐飞机,而爸爸坐飞机就是要回家了。”

真情流露2021

作为一名母亲,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当时就湿了眼眶,吴桐是爸爸,他还是国航驻外的工作人员,保家卫国与陪伴女儿难以两全。这个小插曲只是国航数千外派员工中的一个而已,他们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不能陪伴儿女成长,只能把对家人的感激深埋在心,努力工作,不负光阴,不负组织的信任和委托。

近日,因为冬奥即将来临,我又连线吴桐,除了正常的工作和保障涉奥航班,他还在忙着公司搬家。那天,他坐在一堆整理好的箱子里、哑着嗓子接受了我的电话采访,他说:“应该有700多天没有回国了,但米兰营业部正在轮流休假,应该很快就能见到女儿了。”我真替他高兴,终于有一次,机场不是他的终点,而家是,女儿可以等到回家的爸爸啦。

真情流露2021

王兴  中翼公司(北京航食)

“心在一起,隔离生活就不难熬。”

《中国航空》4月12日

背景链接:

王兴是来自中翼公司(北京航食)的一名食品车司机,参加工作29年。2021年12月初,听闻公司在组建“两集中”团队,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王兴说:

“两集中”团队夜班食品车司机的7天工作结束了,我还要在公寓再集中隔离7天。我曾经因保障航班在酒店隔离过28天,被同事们笑称为“隔离大户”。隔离期间,党员干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我以身边党员为榜样,积极利用在隔离公寓的闲暇时间,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学理论、学党史,阅读航保党支部分发的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并和其他5名队员一起提交了入党申请书。集中隔离时,家人在电话中问道:“集中隔离习惯吗?会不会很难熬?”我想起“战友们”那充满希望的眼神,便笑着说道:“我们的心在一起,隔离生活就不难熬”。

真情流露2021

王征  国航地服部

“旅客们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你们辛苦了,还是咱中国好’”

《中国航空》8月30日

背景链接:

7月,民航局出台“四固定、四指定、两集中”疫情防控原则,进一步加强防控力度,从严落实一线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国航对直接接触国际旅客货物的保障人员进行“N+7+N”管控,具体执行为“16天集中工作、7天集中隔离、9天居家隔离”。王征从2020年3月便在T3D参与疫情期间重点地区和国家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服务保障。他还是地服第一批“两集中”人员。他的服务保障得到旅客的高度赞赏。

小编说:

年底,我对他进行了回访,请他讲述了在T3D的工作经历。

“旅客乘坐航班落地北京后,要在D楼办入境的手续、取行李,我们会再引导旅客坐机场大巴去隔离酒店,整个服务都要穿着防护服,有严谨规范的流程。”王征说。

2021年7月,考虑他在T3D工作已经1年多了,单位本打算安排他交接工作。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民航局制定了新的政策,根据“两集中”保障模式进行航班保障。当时需要熟悉流程的业务骨干能快速带领队伍开展工作。为了防控大局,王征没有撤下,他按照要求,根据地面服务部工作方案确定人员,更改排班模式。经过紧锣密鼓地准备,王征和地服其他122 名“两集中”员工于8月5日入住集中管理的公寓。

由于缺乏经验,入住第一天大家有点手忙脚乱,经过三天的磨合,王征理顺了“两集中”工作流程,对工作内容进行了整理汇总,编写制定了《外航服务中心两集中保障手册》,为后续批次入住的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T3D区域封闭管理,除了指定的两集中的人员,其他人不能进入这个区域。王征和他的同事们全天24 小时无间断地进行服务保障,经常是防护服一穿就四五个小时,直到吃饭时,才有机会脱下20分钟,喘口气休息一下。“从国外回国的旅客,发现咱们流程严谨,服务到位,各种检测安全可靠,就有旅客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你们辛苦了,还是咱中国好”听到这句话,觉得一切苦和累都是值得的。”王征说。

真情流露2021

2022年上半年,王怔又要忙着进行冬奥会保障了,即将进驻T3D两集中人员是第11批了,“每一次大家都在积极报名。”2021年王征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对家人和家庭的关心比较少,他有些愧疚,“2022年的愿望就是希望疫情过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王怔说。

真情流露2021

真情流露2021

罗浩澜 (丈夫)周一攀(妻子)  西南分公司客舱部

“看看时间,想着差不多该给她送补给了,孩子想她了,也该看看她是不是胖了。我带着孩子驱车直奔酒店,隔着楼上玻璃窗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中国航空》9月6日

背景链接:

疫情期间,国航按要求对执行国际航班机组人员实行隔离集中管理,作为隔离人员的家属,罗浩澜为这段特殊的生活做了记录。

小编说:

罗浩澜和周一攀都是国航西南分公司的空中乘务员,罗浩澜是主任乘务长,周一攀是两舱乘务员,他俩有个3岁多的宝贝。刊登在报纸上的这篇文章,是罗浩澜记录带孩子去探望执行完任务在酒店隔离的妻子周一攀的感受。文章并不长,可字里行间让我感受到这个双飞家庭亲亲热热的烟火气和爱意满满的牵挂。年底,我对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进行了回访,也还原一下2021年国航普通双飞家庭的生活。

“我其实是想记录疫情期间我们俩的一些工作,等小孩长大了,能够看到爸爸妈妈在这一段特殊时期所做的事情,也算是对自己乘务工作的回忆。”罗浩澜说起写那篇文章的初衷。

妻子隔离之后,虽然知道单位会有各种关心关爱的措施,罗浩澜还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喂行动,“你懂的,四川人对口味要求更丰富一点,女孩又都喜欢吃零食,所以我隔几天会把她喜欢的零食、卤味送去,但她总担心自己会长胖。”这个观点得到周一攀的佐证,她的微信名叫“坚强的肉丸子”,“是形容我身上的肉很顽固。”周一攀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罗浩澜心里挂念着妻子,儿子也开始要妈妈,“其实作为双飞家庭的孩子,孩子恋母的反射弧会长点,一般三四天才会念叨要妈妈。”于是,他带着儿子驱车到了隔离酒店。3岁的宝贝在车里冲着楼上喊妈妈,“妈妈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因为距离太远听不清,周一攀隔着窗子冲儿子打手势。“我觉得我儿子好乖哦,好想抱上来揉一揉,但是不行。”周一攀说。

隔离政策是14+7,其中7天可以居家隔离,因为家里孩子小,周一攀基本会选择在酒店继续隔离7天。这段时间,罗浩澜会每天关注入境航班的新冠检测结果,关注民航局有没有航班熔断的通报。“当然最重要的是等待她核酸检测报告结果,想想我还能为她做些什么。”

在罗浩澜的嘴里,“媳妇是我家的主心骨。”生活中,他会按照爱人交待的任务进程单逐项推进与落实。“今年我们家最大的事是周一攀在职研究生考试通过了。”为了支持妻子,他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在周一攀嘴里,“老公是个全能型选手,在家里细心,在工作中严谨,和人相处幽默。感谢他对我每一个决定都无条件,倾其所能的支持。”

听着他俩默契地交流,我看到了比翼双飞,相互欣赏、相互成就的爱情。

真情流露2021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他们说:“我们就是普通双空勤家庭,会认真飞好自己的每一个航班,认真对待每一次的防护服穿脱,安安全全回家,好好陪着儿子长大。”

真情流露2021

张彦  国航客舱服务部

“我们的任务就是来接你们回家,您上了飞机就跟到家一样,好好休息,马上就能见到您的家人了。”

《中国航空》3月22日

背景链接:

2020年7月15日,张彦带组执行CA046航班任务,将中国电建集团援外的同胞们接回祖国。

张彦说:

那是我在疫情期间执行的第一个包机任务。迎客时的情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在舱门口,我迎接了中国电建集团的168名同胞,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步履轻盈又稍许急迫地踏进客舱。乘务员们一句句“欢迎回家”的问候,让机舱里充满暖意。我和我的组员虽然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仍能感受到同胞们激动的心情。登机时,一位男士从我身边经过时,我看到他的眼里泛着红,似有泪水。巡舱时,看到一位男士拿着手中的一张照片出神。经过聊天,我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对祖国事业的支持,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女儿的爱与期盼。想着他很快就能见到女儿了,我真心为他高兴。

转眼间,伴随着疫情的生活已经两年了。隔离对于乘务员来说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客舱服务部乘务员管理七部为隔离人员开发了“七个一”计划:我们每天可以网上游览一个博物馆、读一本好书、做一些健身运动等等,这极大丰富了我们的隔离生活。从2020年至今,我利用隔离时间,完成了15本书的阅读。每当阳光升起,我也在房间中开始锻炼。八段锦、燃脂操、健身操,这些都确保我能够在隔离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疫情拖慢了民航快速发展的脚步,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机上工作的方式,但我们为民航事业奋斗到底,保证安全和服务的初心永远不变!虽然口罩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我会用灿烂的笑容、真诚的眼神,向每一位旅客传递优质的服务。 


开疆扩土 守卫国门

真情流露2021

邵君  国航孟买营业部

“今天我们在印度的坚守,为国航未来在印度的发展留下希望的种子,这就是我们在这里的最大意义。”

《中国航空》3月15日

背景链接:

新冠疫情暴发后,国航海外各营业部员工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岗位,他们严守国门,筑牢疫情防线,确保通往世界的空中通道不断航。孟买营业部工作人员邵君是他们中的一员。

邵君说:

我们在海外严格遵守公司各项防疫要求,同时积极与当地使领馆配合,在为航班保驾护航的同时,筑牢疫情防护闸口,从严从紧守好国门。我认为今天在印度的坚守,是为国航未来发展留下希望的种子,这就是我们在这里的最大意义。

真情流露2021

目前,我还在休假中,过完元旦就该回印度了。我已经在印度呆了4年多,到明年9月份就满5年了。疫情前,不觉得驻外是一件难事儿。疫情暴发后,坚守孟买两年,越来越体会到奉献的意义。坚守海外,只能在视频中看看家人,大人还好,感觉孩子跟我有点生疏了。刚驻外时,老二还没有出生。老大稍大点,已经会思考了,回国几天后,他偷偷跟妈妈说:“我习惯爸爸在家了。”他还一直在默默帮我算着日子,隔几天就要问我:“爸爸,是不是还有两个月你就要回印度了?是不是还有一个月?20天、15天……”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孩子奶奶重病住院,医院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那会儿我只能在视频里干着急,非常内疚。现在回国了,我就尽量多陪伴家人,和老人聊聊天、散散步,带着孩子打打球、辅导功课。

想到马上就要回印度,心里有很多不舍。现在出国要按年计算,我这一走,再回来至少也是明年了,但我必须去,选择了驻外,就要承担责任。疫情中,驻外并不容易,但国航人无怨无悔,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能成为其中一员很骄傲。

真情流露2021

吴显智  国航天府基地综保部

“天府机场启用了,我一定要带老母亲来参观一下,坐上从这里起飞的飞机去旅游一圈,也算是对这几年较少陪伴她老人家的补偿。”

《中国航空》5月31日

背景链接:

今年5月,当时国航天府基地启用,作为成都新机场基地建设指挥部建设管理高级经理,吴显智从2018年就一直驻扎在指挥部,忙于基地建设,无暇照顾家人。

小编说:

5月份,国航天府基地启用在即,我电话采访了他。我们聊了很多,从2014年接到任命进行可行性调研,到2018年进驻机场建设用地,一路走来,能够感受到他的付出和不容易。为了尽快提交可行性方案,尽管人员缺乏、各板块单位协调难度大,但他还是在有限时间内,经过与公司规划部多次沟通,编制形成可研报告并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基地建设正式开始后,由于工地离家太远,吴显智在建设的三年,大部分时间是过着工地、基地两点一线的生活,年迈的母亲只能拜托亲戚照顾。当我问他,基地启用后,最想做的是什么时,他没有犹豫:“我想带母亲来参观一下,坐上从这里起飞的飞机去旅游一圈。”一句简单的回答,说出了太多参与天府基地建设的国航人心声。

再次和吴显智联系,已是2021年年底,基地建成后,他被分配在国航天府基地综合保障部。“建成之前我是一个建设者,建成之后我是保障者,保障基地生产生活设施正常运营。”基地启用后,吴显智曾带母亲参观了一圈。 虽然疫情原因,无法和母亲坐飞机旅游,但他还是从母亲的眼睛中看到了一种为儿子感到骄傲的眼神。吴显智说,母亲不善表达,但这个眼神,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冰雪情缘 国航相伴

真情流露2021

刘燕玲  国航商委电话销售服务中心高级副经理

“有时候半夜惊醒,她会重新把工作过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待刊登

背景链接:

11月,编辑部与商委冬奥办沟通冬奥保障报道事宜,国航商委市场部品牌经营高级经理陈小雁谈到商委电话销售服务中心高级副经理刘燕玲时说了那句感动小编的话。

小编说: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相信很多中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后来,我采访刘燕玲时说到陈小雁的这句话,她微笑着说:“我给你们讲讲年轻人保障航班的故事吧。有一天,我看到霍怡君一边工作一边默默流泪,一问才知道,带她长大的姥爷九点刚刚走了;霍怡君的妈妈手术当天,她也没跟单位说,都是让好朋友替她到医院签字;有的员工主动跟我说,虽然孩子小,也愿意参加到冬奥保障中来,家人很支持。让人感动的事情特别多,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都是党员,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

我被感动了,感动于大家的爱岗敬业,更感动于大家看彼此的眼神:大家眼里只有别人的辛苦和不易,只有别人的优秀和担当,这样的团队才能打硬仗,才能保障好一场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奥会。


坚守岗位 真情服务

真情流露2021

王婷婷  国航客舱部

“我们所有人在陪着你。你的家人也在等着你,你必须要坚持住。”

《中国航空》7月26日

背景链接:

6月11日,王婷婷与同事正在执行CA8952航班任务,航程中一位旅客突然发病瘫倒。

王婷婷说:

我发现情况后立即上前询问病情,此时旅客用尚存的一丝意识委托我向他的家人转达遗言。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几年前父亲突发脑梗的情景,由于我没在身边,错过了看父亲最后一面,留下了终生遗憾。亲人的突然离世带来的巨大悲痛,我感同身受,于是我不停地摁掐旅客的人中,拍打面部,为其鼓劲。我对他说,“我们所有人都在陪着你。你的家人也在等着你,你必须要坚持住。”事后旅客回忆说,正是听到了我的呼喊,他才坚持到航班落地,得到救治。

得知旅客转危为安后,我和乘务组所有成员都很欣慰,为挽救了一个生命而骄傲自豪。我从事空乘工作已有15年,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全都与“它”有关。它给过我成绩与自豪,也给过我汗水与泪水,它看似优雅轻松实际却严谨又辛苦。这次的经历,让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要始终保持对安全的敬畏。要能够从例行的安全检查中,认识到细致的关爱对于万千旅客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要性;从日复一日的客舱服务中让旅客感受到真情关怀的温暖;从擦肩而过的迎来送往中体会到人与人的真诚和尊重,在平凡中感受人生价值。

真情流露2021

张怀智  国航地服部

“危急时刻,是国航救了我,让我捡回一条命。”

《中国航空》12月6日

背景链接:

10月28日,一架刚刚推出将飞往合肥的航班上,一名旅客突发心脏不适,飞机紧急滑回。地服部特殊服务岗位经理张怀智接到通知后,马上联系各相关单位,将病人送到了医院。最终,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小编说:

这名旅客在恢复健康后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激动地对打电话关心病情的张怀智说:“谢谢你们,危急时刻,是国航救了我,让我捡回了一条命。”

事后,通过电话我和张怀智又聊到此事。电话那头的他语气十分平静:“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突发事情,早就习以为常。”张怀智说,“在我们眼里,他是旅客,但是对家人来说,他就是一座山,是顶梁柱,如果他没抢救过来,那这个家就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死神抢时间。”

电话里,张怀智还透露了一件事:“当得知旅客脱离危险后,我们部门的同事都特别高兴,纷纷嚷嚷着要一起去庆祝。”张怀智说,在保障每一架航班、每一位旅客的过程中,地服人始终将“敬畏生命”放在第一位,把“放心、顺心、舒心、动心”的四心服务理念切实落实在工作中,通过关注服务细节,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实心实意为旅客办事,及时提供打动人心的个性化服务,让每一位旅客在出行中感受到国航有担当、有责任、有温度。

“旅客能够高高兴兴登机,平平安安走出机场,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地服人的愿望就是这么简单。

真情流露2021

夏劲松  国航飞行总队

“我们习惯了在空中过除夕。”

《中国航空》2月22日

背景链接:

2021年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夏劲松机组执行北京—巴黎—北京的货运航班任务。返程途中,机组人员轮流吃了一餐“空中年夜饭”。

夏劲松说:

我们其实习惯了春节期间执行航班、在空中过除夕。今年比去年更忙一些,我们八大队的每位飞行员几乎都飞满了时长。连续飞行、隔离、飞行的状态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执行任务时,全部心神都在保障安全飞行上,隔离中却免不了有孤独之感,好在有组织的关心关爱和家人的陪伴。今年过生日时正巧在隔离中,爱人遥控定了个生日蛋糕,女儿隔着屏幕唱了生日歌,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大提琴已经六级了,她是我的骄傲。隔离中,如果女儿有空,我就远程陪她练琴。其他时候,我就弹弹吉他、做做饭,大家都说我的手艺精进了不少,川菜尤其拿手。

真情流露2021

由于“非必要不出京”的政策,执行任务的休息期,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度过。今年十一,爱人带着孩子和我团聚,我们一起去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孩子非常兴奋,声音甜甜地唱着歌: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她对我说:“爸爸,你开的飞机上面有国旗,每次起飞都好像升旗仪式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我回家的日子比较少,好在父母身体健康,家中一切顺利,我也就能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一切回归正轨,每个人都能去想去的地方,见到想见的人。(杨璐 李秋芬 赵学美 杨剑 王婷婷 王兴 张彦/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