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中航新闻

高高原验证试飞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2-07  / 来源: 中国航空集团

2国航试飞飞机空客A319.jpg

高原的验证试飞需要对飞机、航路、天气、跑道、地形等诸多要素的数据、标准进行核对校准,找出飞机在特殊条件或状态下的性能极限,确定安全飞行的边界“红线”,保证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合理性、可飞性符合要求。作为高原飞行的开拓先锋,国航西南分公司始终发挥高原飞行优势,全力扛起高原验证试飞这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近期接连圆满完成多个高原验证试飞任务。

精密把控  科学设计试飞方案

验证试飞的第一步,是需要设计科学、周全的验证试飞方案。“9月开始,我们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机场的验证试飞工作,而且涉及多个高高原机场,机场海拔高、地形复杂、气象条件多变,对飞行程序的设计要求更为严苛。”国航西南分公司运行规范相关负责人也是参与验证试飞的飞行员李斌说道。要在短时间内根据局方要求,拿出涵盖不同机场及航路特点的多个验证试飞方案,对验证试飞小组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小组成员都具有多年高高原飞行经验,飞行时间累计均1万小时以上,是公司按局方要求聘任的程序试飞员。他们在完成各自飞行任务及管理工作外,提前数月就着手投入验证试飞方案的设计,围绕验证试飞飞机的速度、高度、转弯角度、转弯半径等数据,查阅大量飞行资料,反复细致地推敲、确认,精确把控各项数据。小组成员还充分考虑各个程序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能量管理和飞机形态设置,以确保在全天候运行中的飞行安全。

反复研磨  确保万无一失

有了初步的验证试飞规划,验证试飞小组同程序设计方还需要反复沟通探讨,对试飞方案进行再修订再确认,不断打磨完善试飞程序。以日喀则和平机场验证试飞为例,小组与程序设计方就试飞方案进行了8次反复修订和探讨,充分考虑飞机爬升和越障的能力,为飞行留出足够的安全裕度,最大程度优化调整验证试飞方案。实地试飞前,小组成员与试飞机组紧锣密鼓地展开模拟机训练。小组成员挤出航后休息间隙,先后8次围绕几十项既定试飞科目开展模拟机演练,并会同程序设计方、机场使用方、局方等相关单位开展多次研讨和推演。5张离场图包含了8个离场程序,6张进近图包含了10个进近程序,还有2个一发失效应急程序。试飞机组把这20个程序与现行程序一一对比,制定成20个模拟机科目,逐个分析,查找程序难点及风险点。然后分别记录每个科目的耗油和耗时,再将科目进行更具逻辑关系的重新组合,形成4套试飞理论方案。通过模拟机演练、综合权衡与评估,根据试飞当天可能出现的风向,小组最终制定出向东运行和向西运行两套方案。机组通过模拟训练,最大限度地熟悉了试飞的程序和操作要领,为实地试飞打下坚实基础。

实地验证  “刀尖上的舞蹈”

前期所有准备和训练只为这奔赴高原实地的振翅一飞。实地验证试飞被业内人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真机验证时,飞机会模拟在离地过程中遭遇发动机失效的特情,演示仅有一台发动机工作的爬升剖面和越障性能,验证应急返场路线和应急程序的合理性。这就要求验证试飞机组具备高超的飞行技能、充分的特情准备、紧密的团队协作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保证从容驾驶模拟单发飞机贴着山脊在崇山峻岭里穿梭并成功返场。机组还会针对试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情(如飞机失去RNP能力、遭遇鸟击、发动机失效、客舱失压、通信失效、天气不满足着陆标准、备降场关闭等)进行演练、制定安全措施。试飞正式开始,发动机轰鸣高速运转,推杆、收轮、控制姿态……机组的操作规范而干净,飞机一跃而起直插蓝天,试飞验证的科目一一展开实操和校对。

高原苍穹,凤凰展翅。蓝天、白云、航迹线组成的唯美图画背后,是国航人追求卓越的价值体现。国航西南分公司用实际行动再次彰显高原飞行的实力,让“飞跃天堑”高高原精神不断得到传承与弘扬。

  (文:李斌  董波  徐婷婷)

返回目录